高清无码中文字幕av,人妻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亚洲中文不卡无码精品视频

歡迎來到吉林省萬能材料儀器有限公司!我公司產品正在更新中......!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客戶服務>解決方案>《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教學指導書

《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教學指導書

發布時間:2022-11-04 10:28:01


前 ???言

一、試驗目的

通過材料的常規試驗操作,了解試驗設備、操作步驟,掌握材料質量的檢驗方法及相關的標準和規范要求,熟悉測試原理,為今后合理使用、正確鑒別、檢測材料及進行科學研究奠定基礎,并通過試驗加深理解和進一步鞏固所學過的理論知識。豎立“四培養”觀念,即培養學生獨立進行材料質量檢驗的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認真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分工明確,互相協作的精神。

二、試驗要求

1、注意的問題

? (1)在了解土木工程材料技術性能和質量標準的基礎上,理解其含義,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標準。要求試驗前必須預習。

???2)不同材料的取樣方法、試樣數量等不盡相同,應加以區別。

???3)檢驗方法是試驗的重點之一,是鑒別材料質量和手段,是試驗課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測試數據,必須以嚴密的工作,嚴謹的態度,嚴格的操作等科學思想對待整個試驗過程。

? ?4)試驗報告是試驗課內容之一,應該有創新,有新意,能提出問題,并培養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試驗技能訓練

試驗預習報告:試驗之前進行預習,初步了解試驗內容、目的、基本原理,感悟理論與實踐的區別,找出問題,這樣可帶著問題進行試驗,加深印象,加深理解。

試驗報告:實驗學習中掌握的內容基本體現在實驗報告中。其試驗報告的形式可以不同,但內容基本一致,有試驗名稱、試驗內容、試驗目的、試驗原理、測試數據、數據處理、結果評定及分析等,同時要求在試驗報告中反映出預習報告中提出的問題,新觀點的提出并設想解決方案。

三、試驗數據處理

? ?1.誤差理論

??1) 誤差的概念:做任何一項試驗時,所測定的數據必然有誤差,盡管所使用的儀器設備,試驗方法,試驗條件相同,但測試結果往往存在與被測體實際狀況之間的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眾多的,如儀器本身精度,測試人員的技術水平,測試環境等,這種測試結果與真值(因真實值無法確定,通常取與之接近的實際值代替)之間的差異稱為測量誤差,這種誤差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一般稱之為誤差公理,即測量結果都有誤差,誤差自始自終存在于一切科學試驗和測量的過程中。

?2)誤差的種類:誤差來源于設備誤差,測量誤差,環境誤差,人員誤差,方法誤差等多方面,但就其性質可分為三類:

系統誤差:在測量過程中不發生改變或遵循一定規律變化的誤差,稱為系統誤差。如天平砝碼不準確產生測量始終恒定不變的儀器誤差;測試人員生理特點造成讀數偏高,偏低誤差;儀器度盤指針偏心造成每轉一周誤差相同的周期性變化的誤差等,這種誤差的產生原因明確誤差大小可確定。通過產生原因的分析,采取有關措施,就可消除中減弱系統誤差,避免對測試結果的影響。通常所說的準確度就是反映系統誤差大小的程度。

過失誤差(粗大誤差,粗誤差):由于操作者本身的主觀原因(如責任心差,工作不認真,過度疲勞等而造成操作失誤,讀數錯誤,計算錯誤等誤差)或測量儀器自身不合格等造成的誤差稱為過失誤差或粗誤差,這種誤差是無規律的,超出規定條件下產生的,導致試驗結果是錯誤的。因此這種誤差必須消除,凡含有過失誤差的數據均應舍去。

偶然誤差(隨機誤差):隨機誤差是指在測試過程中反復測量同一量值時,誤差以不確定的方式變化,沒有規律性,其大小和特點隨機變化的誤差。產生隨機誤差的原因有客觀條件的偶然變化,儀器結構不穩定,試樣本身不均勻等,這種誤差的特點是變化頻繁,復雜,無法掌握其規律。任何測試中的隨機誤差是無法消除和避免的,而且其變化大小無法控制和測定。但可以通過大量試驗找出誤差的分布規律,用統計法對數據分析和處理后,確定誤差的范圍,得出最可靠的結果。通常所說的精密度就是反映隨機誤差的大小程度。可見,精密度和準確度的綜合影響可反映出測量值與真值的接近程度,測量值與真值越接近,可以說測量值的精確度越高,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就越小,精密度、準確度、精確度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測試誤差,但意義不同。

2.數據處理

數字修約:各種測量,計算得到的數值都需要按相關的計量規則進行數字修約。數字修約應遵循以下規則:

1)在擬舍去部分的數字中,若左邊第一個數字小于5(不包括5),則舍去,即擬保留的末位數字不變;例:將54.343修約到只保留一位小數,則在54.343中,擬舍去數字為43,擬保留數字為54.3擬保留數字的未位數(修約數字)為3,據上條規則,擬舍去數字中左邊第一個數字為4,小于5,則舍去。擬保留的末位數不需要修約,仍為3。則修約結果為51.3

2)在擬舍去部分的數字中,若左邊第一個數字大于(不包括5),則進一,即擬保留的末位數字加一;例:將54.383修約到只保留一位小數,按上條規則,擬舍去數字左邊第一個數字為8,大于5則進一,擬保留的末位數3需修正,則加14,修約結果為54.4

??3)在擬舍去部分的數字中,若左邊第一個數字等于5而其右邊的數字并非全部為零,則進一,即所擬保留的末位數字加一;例:將54.3501修約到只保留一位小數,擬舍去部分數字中501左邊第一個數字等于5,而右邊的數字01并不全是零,則進一,擬保留的數字中51.3的末位數3需修正為4,則修約結果為54.4

??4)在擬去部分的數字中,若左邊第一個數字等于5而其右邊數字皆為零,所擬保留的未位數若為奇數則進一,若為偶數(包括0)則不進;例:將54.3500修約到只保留一位小數。擬舍去部分左邊第一個數字等于0,而右邊數字皆為零,擬保留數字54.3中未位數為3,是奇數則進一,3修正為4,則修約結果為54.4,例:將54.8500。修約到只保留一位小數,則修約結果為54.8

以上修約規則稱為“四舍六入五成雙法則”,記憶口決:五下舍去五上進,單收雙棄指五整。

5)所舍去數字若為兩位以上數字,不得連續修約;例:將53.4586修約為整數,應修約為53,而不能修約為5453.45953.4653.554

??6)凡標準中規定有界數值時,不允許采用數字修約的方法;例:含水率測定中,2次測定值與平均值之差不得大于0.03%,即最大差值0.03,而不能將0.031修約為0.03

3、數字記錄

在所有的試驗中都離不開數據記錄,而數字記錄的正確與否,影響到計算精度,所以也應按相應的規則進行記錄。

??1)記錄測量數據時,只保留一位可疑(不確定)數字。

2)在數據計算時,當有效數字(指測量中實際能測得的數字)確定之后,其余數字應按修約規則一律舍去。

3)當表示精確度(通常反映綜合誤差大小的程度)時,一般只取一位有效數字。

試驗一 ???土木工程材料基本物理性質試驗

一、密度試驗

1、方法原理

密度是指材料在絕對密實狀態下單位體積的質量。本試驗中,將一定質量的粉體材料倒入裝有足夠量液體介質的李氏瓶內,液體的體積應可以充分浸潤材料顆粒。根據阿基米德定律,材料顆粒的體積等于它所排開的液體體積,從而計算出材料單位體積的質量即為密度。

2、試驗目的及試驗依據

采用李氏瓶法測量給定混凝土粉未的密度,掌握粉體材料密度的測量方法。本試驗參照GB/T 208-2014《水泥密度測定方法》進行。

3、主要儀器

李氏瓶,恒溫水槽,烘箱,天平(精度0.01 g),溫度計,干燥器等。

4、試驗制備

將混凝土試件破碎磨細,通過0.90mm方孔篩,在110±5℃溫度下烘干,并在干燥器內冷卻至室溫。

5、試驗步驟

1)將與試樣不起反應的液體(本試驗用潔凈水)注入李氏瓶中至“0mL”到“1mL”之間刻度線后,蓋上瓶塞放入恒溫水槽內,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溫應控制在20±1℃),恒溫至少30min,記下初始刻度V1

2)從恒溫箱中取出李氏瓶,用濾紙將李氏瓶細長頸內沒有液體的部分仔細擦干凈。

3)稱取試樣50g,精確至0.01 g。用小匙將試樣一點點裝入李氏瓶中,反復搖動(亦可用超聲波震動),至沒有氣泡排出,再次將李氏瓶靜置于恒溫水槽,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恒溫至少30 min,記下第二次刻度V2

5)第一次讀數和第二次讀數時,恒溫水槽的溫度差不大于0.2℃。

6、結果計算

試樣密度ρ按式(1)計算,結果精確至0.01g/cm3,試驗結果取兩次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兩次測定結果之差不大于0.02g/cm3

ρ=m/(V2-V1 ………………………… ??(1) ????????????

式中:

ρ——試樣密度,單位為g/cm3

m——試樣質量,單位為g

V1——李氏瓶初始讀數(mL);

V2——李氏瓶第二次讀數(mL)。

二、體積密度試驗

1、方法原理

體積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狀態下單位體積(包括材料實體及其開口孔隙、閉口孔隙)的質量。本試驗通過測量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和質量,從而計算出材料單位體積的質量即為體積密度。

2、試驗目的及試驗依據

測量規則形狀材料密度,掌握游標卡尺的使用。本試驗參照GB/T 11969-2008《蒸壓加氣混凝土性能試驗方法》進行。

3、主要儀器

烘箱,天平(精度1 g),游標卡尺等。

4、試驗制備

將混凝土試件在110±5℃溫度下烘干至恒重。

5、試驗步驟

取混凝土試件一組3塊,逐塊量取長、寬、高三個方向的軸線尺寸,計算試件的體積V;并稱取試件的質量m

6、結果計算

試樣體積密度ρ′按式(2)計算,結果精確至1g/cm3,試驗結果取三塊試件測量結果的算術平均值。

ρ′=mV ………………………… ??(2) ????????????

式中:

ρ′——試樣體積密度,單位為g/cm3

m——試樣質量,單位為g

V——試樣的體積(mL);

試驗二 ?水泥技術性能檢驗

一、水泥試驗的一般規定

1、試驗室溫度為17 ~ 25℃,相對溫度大于50%。養護室溫度為20±2℃,相對溫度大于90%

2、試驗用水應是潔凈的淡水,有爭議時也可采用蒸餾水。

3、水泥試樣應充分攪拌均勻,并通過0.9mm方孔篩,記錄其篩余物情況。

4、試驗用材料、儀器、用具的溫度與試驗室一致。

二、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檢驗(代用法)

1、試驗原理

水泥凈漿對試桿(或試錐)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通過試驗不同含水量水泥凈漿的穿透性,以確定達到標準稠度水泥凈漿時所需加入的水量。

2、試驗目的及試驗依據

水泥的凝結時間、安定性均受水泥凈漿稀稠的影響,為了使不同水泥的凝結時間和安定性具有可比性,必須規定一個標準稠度。此試驗測定水泥將漿達到標準稠度時的用水量,作為凝結時間和安定性試驗用水量的依據。

本試驗參照GB/T1346-2011《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中的標準稠度用水量測定方法(代用法)中的不變水量法進行。

3、主要儀器

1)水泥凈漿攪拌機

2)代用法維卡儀

3)量水器和天平

4、試驗步驟要點及注意事項

??1)稱取500 g水泥,量取142.5?mL的水;

??2)先用扭干的濕布擦拭水泥凈漿攪拌機的攪拌鍋和攪拌葉,將量好的拌和水倒入攪拌鍋內,然后在5s~10 s內小心將稱好的水泥加入水中,將攪拌鍋安放在攪拌機的鍋座上,升至攪拌位置,啟動攪拌機,低速攪拌120s,停15s,在停止的時間內用小刀將葉片和鍋壁上的水泥漿刮入鍋中,接著高速攪拌120s,攪拌完成。

??3)水泥凈漿攪拌結束后,立即將拌和好的水泥凈漿裝入錐模中,用寬約25mm的直邊刀插搗5次,再輕振5次,刮去多余的凈漿,抹平后迅速放至試錐下面固定的位置上,將試錐下降至錐尖剛好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調整指針對準零點,突然放松螺絲,讓試錐垂直自由沉入凈漿中,釋放試錐30s時,記錄試錐下沉深度S。沉入深度測定應在攪拌后1.5min的內完成。

5、數據處理及試驗結果

據試錐下沉深度Smm)按式(4)計算得標準稠度用水量(P%

P = 33.40.185S…………………………(4

標準稠度用水量也可從儀器上對應的標尺上讀取,當S13mm時,應改用調整水量法測定。

三、水泥凝結時間檢驗

(一)試驗原理及方法

通過測定試針沉入標準稠度水泥凈漿一定深度時所經歷的時間來表示水泥初凝和終凝時間。

(二)試驗目的和標準

通過凝結時間的測定,得到初凝時間和終凝時間,以便評定水泥質量,判定是要符合技術標準要求。GB175-2007《通用硅酸鹽水泥》規定: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不得早于45min,終凝時間不得遲于390min;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復合水泥初凝時間不得早于45min,終凝時間不得遲于10h

本試驗參照GB/T1346-2011《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進行。

3、主要儀器

1)水泥凈漿攪拌機

2)法維卡儀

3)量水器和天平

4、試驗步驟要點及注意事項

???1)稱取500 g水泥,量取上述標準稠度用水量試驗所測得的用水量;

???2)先用扭干的濕布擦拭水泥凈漿攪拌機的攪拌鍋和攪拌葉,將量好的拌和水倒入攪拌鍋內,然后在5s~10 s內小心將稱好的水泥加入水中,將攪拌鍋安放在攪拌機的鍋座上,升至攪拌位置,啟動攪拌機,低速攪拌120s,停15s,在停止的時間內用小刀將葉片和鍋壁上的水泥漿刮入鍋中,接著高速攪拌120s,攪拌完成。

???3)水泥凈漿攪拌結束后,立即將拌和好的水泥凈漿裝入試模中,用寬約25mm的直邊刀插搗5次,再輕振5次,刮平后立即放入濕氣養護箱中。記錄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時間作為凝時間的起始時間。

???4)調整維卡儀的試針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準零點。

?(5)試件在濕氣養護箱中養護至加水后30min時進行第一次測定。測定時,從濕氣養護箱中取出試模入到試針下,降低試針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1s~2s后,突然放松,試針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觀察試針停止下沉或釋放試針30s時指針的讀數。臨近初凝時間時每隔5min測定一次,當試針學至距底板4mm±1mm時,為水泥達到初凝狀態;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狀態的時間為水泥的初凝時間,用min表示。

?(6)在完成初凝時間測定后,立即將試模連同漿體以平移的方式從玻璃板取下,翻轉180°,直徑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下班板上,再放入濕氣養護箱中繼續養護。換上終凝試針。監近終凝時間時每隔15min測定一次,當試針環形附件開始不能在試件上留下痕跡時,為水泥達到終凝狀態。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終凝狀態的時間為水泥的終凝時間,用min表示。

?(7)測定時應注意,在最初測定的操作時應輕輕扶持金屬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試針撞彎,但結果以自由下落為準。在整個測試過程中試針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試模內壁10mm。到達初凝時應立即重復測一次,當兩次結論相同時才能確定到達初凝狀態,到達終凝時,需要在試體另處兩個不同點測試,確認結論相同才能確定到達終凝狀態。第次測定不能讓試針落入原針孔,每次測試完畢須將試針擦凈并將試模放回濕氣養護箱內,整個過程要防止試模受振。

四、水泥體積安定性檢驗(演示)

(一)試驗原理及方法

通過測定沸煮后雷氏夾兩個試針的相對位移來恒量水泥標準稠凈漿體積膨脹程度,以此評定水泥漿硬化后體積是否均勻變化。

(二)試驗目的和標準

通過測定沸煮后標準稠度水泥凈漿試樣的體積和外形的變化程度,評定體積安定性是否合格。

本試驗依據GB/T 1346-2011《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進行。

(三)主要儀器

1)水泥凈漿攪拌機

2)法維卡儀

3)量水器和天平

(四)試驗步驟要點及注意事項

1)采用凝結時間試驗制備的凈漿進行試驗;

2)將預先準備好的雷氏夾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將已制備好的標準稠度凈漿一次裝滿雷氏夾,裝漿時一只手輕輕扶持雷氏夾,另一只手用寬約25 mm的直邊刀在漿體表面輕輕插搗3次,然后抹平,接著將試件移至濕氣養護箱內養護24h±2h

3)脫去玻璃板取下試件,先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的距離(A),精確到0.5mm,接著將試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試件架上,指針朝上,然后在30min±5 min內加熱至沸騰并恒沸180min±5 min

4)沸煮結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熱水,打開箱蓋,待箱體冷卻至室溫,取出試件,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的距離(C),精確到0.5mm,當兩個試件煮后增加距離(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 mm時,即認為該水泥安定性合格,當兩個試件煮后增加距離(C-A)的平均值大于5.0 mm時,應用同一樣品立即重做一次試驗。以復檢結果為準。

五、水泥膠砂強度檢驗(ISO法)

1、試驗原理及方法

通過測定以規定水灰及灰砂比制備成標準尺寸的膠砂試塊的抗壓破壞荷載,抗折破壞荷載,確定其抗壓強度、抗折強度。

2、試驗目的及標準

通過檢驗不同令期的抗壓強度、抗折強度,確定水泥的強度等級或評定水泥強度是否符合標準要求。

本試驗依據GB/T 17671-1999《水泥膠砂強度方法(ISO)》進行。

3、主要儀器

1)行星式膠砂攪拌機:由攪拌鍋,攪拌葉,電動機等組成。

2)水泥膠砂試摸。

3)水泥膠砂試體成型振實臺。

4)抗折試驗機

5)抗壓試驗機

6)抗壓夾具

4、試驗步驟要點及注意事項

1)稱取水泥試樣450g,水225?g?ISO標準砂一袋(1350g)。

2)將標準砂1袋倒入加砂器,將水倒入攪拌鍋內,再倒入水泥,將攪拌鍋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后開動攪拌機,低速攪拌30s后,在第二個30s開始的同時攪拌機自動均勻加入砂子,然后機器自動轉至高速,再拌30s,停拌90s。在第一個15s內,用膠皮刮具將葉片和鍋壁上的膠砂、刮入鍋中間,在高速下繼續攪拌60s,攪拌完成。

3)膠砂制備后應立即成型,將空摸及模套固定于振實臺上,將膠砂分二層裝入試模,裝第一層時每模槽內約放300g膠砂,用大播料器將料層播平,振實60次后,再裝入第二層膠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后再振實60次,然后從振實臺上取上試模,用金屬直尺以90°的角度架在試模模頂一端,沿試模長度方向從橫向以鋸割動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動,將超出試模部分的膠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況下將試體表面抹平,然后作好標記。

4)將做好的標記的試模放入標準養護箱內養護至規定的脫模時間取出,用防水筆對試體進行編號標記后脫模。對于24h齡期的試件,應在試驗前20min內脫摸,并用濕布覆蓋到試驗。對于24h以上齡期的試件,應在成型后20-24h間脫模,并放入20±1℃水中養護至試驗齡期。

5、養護到期的試件,應在試驗前15min從水中取出,擦去表面沉積物,并用濕布覆蓋到試驗。先進行抗折試驗,后做抗壓試驗。

抗折試驗:將試件長向側面放于抗折試件機的兩個支撐圓柱上,通過加荷圓柱,以50±10N/S速率均勻將荷載加在試件相對側面至折斷,記錄破壞荷載(Ff)。

抗壓試驗:以折斷后保持潮濕狀態的兩個半截棱柱體以側面為受壓面,分別放入抗壓夾具內,并要求試件中心、夾具中心、壓力機壓板中心,三心合一,偏差為±0.5mm?,以2.4KN±0.2KN/S的速率均勻加荷至破壞,記錄破壞荷載(Fc

5、數據處理及結果評定

抗折強度Rf以牛頓每平方毫米(MPa)表示,按下式計算:

抗折強度 ??Rf1.5FfL/b3??????精確至0.1MPa)

式中

Ff——棱柱體折斷時的荷載(KN);

???L——兩個支撐園柱之間的距離(mm),L=100mm

???b——棱柱體正方形截面的邊長 ,b=40mm

以一組三個棱柱體抗折強度的平均值為試驗結果,當三個強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時,應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為抗折強度試驗結果。

抗壓強度Rc以牛頓每平方毫米(MPa)表示,按下式計算:

Rc=FC/A(精確至0.1MPa

式中

Fc——受壓破壞最大荷載(N)

???A——受壓面積(40mm×40mm

以一組三個梭柱體得到的六個抗壓強度測定值的算術平均值為試驗結果。當六個測定值中有一個超出六個平均值的±10%時,應剔除這個結果,以剩下的五個抗壓強度的平均值為結果,若五個測定值中再有超出平均數±10%時,則此組結果作廢。

當強度值低于標準要求的最低強度值時,應視為不合格或降低等級。

試驗三 ?混凝土用砂、石性能檢驗

一、砂的顆粒級配檢驗

1、試驗原理及方法

用由不同孔徑的方孔篩組成的一套標準篩對砂樣進行篩分,測定砂樣中不同粒徑的顆粒含量。

2、試驗目的及標準

通過篩分析試驗測定不同粒徑骨料的含量比例,評定砂的顆粒級配狀況及粗細程度,計算砂的細度模數,為工程合理用砂提供技術依據。

本試驗依據GB/T14684-2011《建設用砂》進行。

3、主要儀器

1)試驗用標準篩:符合GB/T6003中方孔試驗篩的規定,孔徑為150um300um600um1.18mm2.36mm4.75mm9.5mm的篩各一只,并附有篩底和篩蓋。

2)鼓風烘箱:溫度控制在(105±5)℃。

3)天平:稱量1000g,感量1g

4)搖篩機

4、試驗步驟要點及注意事項

1)按規定取樣,縮分試樣至約1100g,放入烘箱內于(105±5)℃烘干至恒量,待冷卻至室溫后,篩除大于9.5mm的顆粒(并算出其篩余百分率),分成大至相等的兩份試樣。

2)稱取試樣500g(精確至1g)倒入按孔徑大小從上至下組合的套篩(附篩底)上,蓋上篩蓋。

3)將套篩安放在搖篩機上,搖10mm后,取下套篩,按篩孔大小順序依次逐個進行手篩,篩至每分鐘通過量小于試樣總量的0.1%(即0.5g)為止,通過的試樣(即小于篩孔直徑的試樣)并入下一號篩,并和下一號篩中的試樣一起手篩,依次分別進行至各號篩全部篩完為止。

4)稱量各號篩的篩余量(精確至1g),試樣在各號篩上的篩余量不得超過按(1)式計算出的量,若超過應按下列處理方法之一進行:篩分后,如每號篩的篩余量與篩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試樣質量之差超過1%時,須重新試驗。

G=A×d1/2/200…………………………………………(1

式中:

G——在一個篩上的篩余量(g

A——篩面面積(mm2

d——篩孔尺寸(mm

處理方法:

1)將該粒級試樣分成少于按(1)式計算出的量(至少分成兩份),分別篩分,并以篩余量之和作為該號篩的篩余量。

2)將該粒級及以下各粒級的篩余混合均勻,稱出其質量(精確至1g),再用四分法縮分為大致相等的兩份,取其中1份,稱出其質量(精確至1g),繼續篩分。計算該粒級及以下各粒級的分計篩余量時,應根據縮分比例進行修正。

4、數據處理及結果評定

1)計算分計篩余百分率:各號篩的篩余量與試樣總量之比,精確至0.1%

2)計算累計篩余百分率:該號篩的篩余百分率加上該號篩以上各篩余百分率之和,精確至0.1%。篩分后,如每號篩的篩余量與篩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試樣質量之差超過1%,應重新試驗。

3)按式(2)計算細度模數(Mχ)細度模數取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精確至0.1

Mχ[(A2A3?A4?A5??A6?)-5?A1?] /(100-A1………………(2)

式中

Mχ——細度模數

A1A2A3?A4?A5?A6——分別是孔徑為4.75mm2.36mm1.18mm600um300um150um篩的累計篩余百分率。

4)累計篩余百分率取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精確至1%。細度模數取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如兩次試驗的細度模數之差超過0.20時,須重新試驗。據計算得到的累計篩余百分率對照標準要求,評定該砂屬的顆粒級配。

二、砂的表觀密度測定

1、試驗原理及方法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即骨料排出水的體積為骨料的體積)確定一定質量砂的體積(包括封閉孔隙在內),計算砂的表觀密度。

2、試驗目的及標準

通過測定砂的表觀密度為計算空隙率及砼配合比設計提供依據。

本試驗依據GB/T14684-2011《建設用砂》進行。

3、主要儀器

1)烘 ?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

2)容量瓶:500mL。

3)天平,稱量1000g,感量。

4、試驗步驟要點和注意事項

1)按規定取試并將試樣縮分至約66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卻至室溫后,分成大致相等的兩份備用。

2)稱取試樣300g,精確至0.1g。將試樣裝入容量瓶中,注入冷開水至接近500 mL的刻度處,用手旋轉搖動容量瓶,使砂樣充分搖動,排除氣泡,塞緊瓶塞,靜置24h。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處,塞緊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稱出其質量,精確至0.1g。

3)倒出瓶內水和試樣,洗凈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內注水至500mL刻度處塞緊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稱出其質量,精確至0.1g。

5、數據處理及結果評定

砂的表觀密度按下式計算,精確至10kg/m3

????????????ρOG0/(G0+G2G1

式中

ρ0——表觀密度(kg/m3);

ρ——水的密度,取1000?kg/m3

G0?——烘干試樣的質量(g);?

G1?——試樣、水及容量瓶的總質量(g);

G2?——水及容量瓶的總質量(g)。

三、砂的堆積密度測定

1、試驗原理及方法

通過測定裝滿容量筒的砂的質量和體積(自然狀態下)計算堆積密度。

2、試驗目的及標準

通過測定砂的堆積密度為計算空隙率及砼配合比設計提供依據。

本試驗依據GB/T14684-2011《建設用砂》進行。

3、主要儀器

1)烘 ?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

2)容量筒:容積為1L。

3)天平,稱量1000g,感量0.1g。

4)方孔篩:孔徑為4.75mm的篩一只。

4、試驗步驟要點和注意事項

1)取試樣約3L,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卻至室溫后,篩除大于4.75mm的顆粒,分成大致相等的兩份備用。

2)取試樣一份,用料斗將試樣從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處,以自由落體落下徐徐倒入容量筒中并呈堆積體,容量筒四周溢滿時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向兩邊刮平,稱出試樣和容量筒的總質量G1(精確至1g),稱容量筒質量G2

3)注意事項:

1)試樣通過料斗裝入容量筒時,料斗口距容量筒口最大高度不超過50mm,試驗過程中應防止振動容量筒;

2)試驗前應按規定方法對容量筒體積進行校正;

5、數據處理及結果評定

1)堆積密度按下式計算,取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精確至10kg/m3):

????????????ρ1=(G1G2/V0

式中

ρ1——堆積密度(kg/m3)(精確至10kg/ m3

G1?——容量筒和試樣總質量(g

??G2?——容量筒質量(g

??V0?——容量筒體積(L

2)空隙按下式計算,取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精確至1%):

?????????P=(1-ρ1O×100

式中

P——空隙率(%)

ρ1——砂的堆積密度(kg/m3

??ρO——砂的表觀密度(kg/m3

四、石子密度測定

1、試驗原理及方法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即骨料排出水的體積為骨料的體積)確定粗骨料(卵石或碎石)的近似密實體積(包括封閉孔隙在內),計算粗骨料的密度。

2、試驗目的和標準

通過密度測定,為計算試樣空隙率及砼配合比設計提供依據。

本試驗依據GB/T14685-2011《建設用卵石、碎石》中的廣口瓶法進行。

3、主要儀器

1)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

2)方孔篩:孔徑為4.75mm腐蝕金屬板組成的篩一只。

3)天平:稱量2kg,感量1g

4)廣口瓶:1000ml,磨口,帶玻璃片。

4、試驗步驟要點及注意事項

1)按規定取樣縮分至規定的數量,風干后篩除小于4.75mm的顆粒,然后洗凈,分成大致相等的兩份備用。

2)將試樣浸水飽和,裝入廣口瓶,裝試樣時,廣口瓶應傾斜放置,注入飲用水,左右搖動排盡氣泡后,向瓶內滴水至瓶口邊緣,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緊貼瓶口水面,覆蓋瓶口,擦干瓶外水分后,稱出試樣、水、瓶和玻璃片總質量G1(精確至1g)。

3)將瓶中試樣倒出,放烘箱(105±5)℃內烘干至恒量,冷卻至室溫后稱其質量GO(精確至1g)。

4)將瓶內重新注水至瓶口,用玻璃片緊貼瓶口水面覆蓋瓶口,擦干瓶外水分后,稱水,瓶和玻璃片總質量G2(精確至1g)。

5、數據處理及結果評定

石子的表觀密度按下式計算(精確至10kg/m3

ρO= ?GO/(GO+G2-G1 ×ρ

式中

ρO——密度(kg/m3

GO——烘干后試樣的質量(g

G1——試樣、水、瓶和玻璃片的質量(g

G2——水瓶和玻璃片的質量(g

密度取兩次試驗結果的平均值,當兩次試驗結果之差大于20kg/m3時,須重新試驗,若兩次試驗結果之差超過20?kg/m3,可取4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

試驗四 ???新拌混凝土性能試驗驗

一、混凝土配合比試驗設計

1、原材料

1)水泥:采用P.O.42.5水泥,密度取3.1g/cm3,如無水泥實測強度則可取富余系數1.13。

2)砂:中砂,細度模數2.5-2.8,表觀密度2650kg/m3;堆積密度1460 kg/m3

3)碎石:規格10-31.5mm,表觀密度2650kg/m3;堆積密度1450 kg/m3

4)外加劑:高效減水劑,減氺率20%,推薦摻量1.8%。

5)II級粉煤灰。

6)自來水。

2、混凝土性能要求暨設計任務書

強度等級:C20,C25,C30,C35,C40,C45,C50任選

坍落度:35~160mm之間選定

3、參考文獻

1)GB/T50080-2002 普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

2)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

3)GB/T50081-2002普通水泥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

4)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材料試驗

4、試驗要求

1)每組任選題目及相關性能要求設計配合比一組,提供配合比設計過程;

2)現場配制混凝土15升,按計算配合比計算出15升混凝土水泥、水、砂、石、粉煤灰及減水劑(如摻用)的用量;

3)記錄坍落度、調整過程(滿足坍落度要求);

4)混凝土滿足坍落度要求后,成型100×100×100mm三聯模2組,分別測定28d混凝土抗壓強度及28d劈裂抗拉強度;

二、混凝土拌合物試樣的制備

1、主要儀器

1)攪拌機;

2)磅稱(稱量50-100kg,精度50g);

3)天平(稱量5kg,精度1g)

2、試樣制備的一般規定

1)在試驗室制備混凝土拌合物時,試驗室的溫度應保持在(20±5℃),所用材料應提前一天放到試驗室內。

2)試驗室拌和混凝土時,材料用量應以質量計。

3)頂層插搗完畢,刮去多余混凝土后抹平混凝土拌合物的制備應符合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中的相關規定。

4)從試樣制務完畢到開始做各項性能試驗不宜超過5min。

5)一般采用機械拌合法制備混凝土拌合物,攪拌量不小于攪拌機額定攪拌量的1/4。按照配合比,稱取各種材料,分別按石、水泥、砂依次倒入攪拌機內,開動機器,徐徐將水加入,攪拌2-3 min,將混凝土拌合物傾倒在鐵板上,再經人工翻拌兩次,使拌合物均勻一致后用作試驗。

三、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檢驗

1、試驗原理及方法

通過測定混凝土拌和物在自重作用下自由坍落的程度及外觀現象(泌水,離析)等,評定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動性、保水性、粘聚性)是否滿足施工要求。

2、試驗目的及標準

通過測定坍落度,觀察混凝土的和易性,確定混凝土拌和物否滿足施工要求。

本試驗依據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進行。

3、主要儀器

1)坍落度筒

2)插搗棒、卡尺

3)拌和用剛性不吸水平板:尺寸不宜小于1.5 m×2m

2、試驗步驟要點及注意事項

1)濕潤坍落度筒、平板及搗棒等,并把坍落筒放在平板中心,用腳踩住兩邊的腳踏板。

2)將制備好的混凝土拌合物用小鏟分三層均勻裝入筒內,使搗實后每層高約為筒高的1/3。每層用搗棒插搗25次,搗棒應在整個截面上由外向中心均勻插搗,搗棒應插透本層,并與下層接觸。

3)頂層插搗完畢,刮去多余混凝土后抹平

4)清除筒周邊混凝土,垂直平穩提起坍落度筒,提離過程應在5~10s內完成。從開始裝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個過程,應不間斷進行,并應在150s內完成。

5)提出坍落筒后,立即量測筒高與坍落后混凝土試體最高點之間的高度差,即為該拌和物的坍落度(以mm為單位,結果表達精確至5mm)。坍落度筒提離后,如混凝土發生崩坍或一邊剪壞現象,則應重新取樣另行測定。如第二次試驗仍出現上述現象,則表示該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不好,應予記錄備查。

6)觀察坍落后的混凝土試體的粘聚性和保水性。粘聚性的檢查方法是用搗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錐體側面輕輕敲打,此時,如果錐體逐漸下沉,則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錐體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現離析現象,則表示粘聚性不好。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和物中稀漿析出的程度來評定。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較多的稀漿從底部析出,錐體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漿而骨料外露,則表明此混凝土拌和物的保水性能不好。如坍落度筒提起后無稀漿或僅有少量稀漿自底部析出,則表示此混凝土拌和物保水性良好。

四、混凝土拌和物表觀密度試

1、試驗原理及方法

測定混凝土拌和物搗實后的單位體積量,以提供核實混凝土配合比計算中的材料用量。

2、試驗目的及標準

本試驗依據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進行。

3、主要儀器

1容量筒——金屬制成的圓筒,兩旁裝有手把。對骨料最大粒徑不大于40mm的拌和物采用容積為5升的容量筒,其內徑與筒高均勻186±2mm,筒壁厚為3mm;骨料最大粒徑大于40mm時,容量筒的內徑與筒高均應大于骨料最大粒徑的4位。容量筒上緣及內壁應光滑平整,頂面與底面應平行并與圓柱體的軸垂直。容量筒容積應按規定經常予以標定。

2)臺 ?秤——稱量100kg,感量50g。

3)振動臺——頻率應為50±3Hz,空載時的振幅應為0.5±0.1mm。

4)搗 ?棒——直徑16mm、長600mm的鋼棒,端部磨圓。

5)小鏟、抹刀、刮尺等。

4、試驗步驟要點及注意事項

1)用濕布把容量筒內外擦干凈,稱出重量(W1),精確至50g。

2)混凝土的裝及搗實方法應視拌和物的稠度而定。一般來說,為使所測混凝土密實狀態更接近于實際狀況,對于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用振動臺振實, 大于70mm的混凝土用搗棒搗實。

采用振動臺振實時,應一次將混凝土拌和物灌滿到稍高出容量筒口。裝料時允許用搗棒稍加插搗,振搗過程中如混凝土高度沉落到低于筒口,則應隨時添加混凝土。振動直至表面出漿為止。

3)用刮尺齊筒口將多余的混凝土拌和物刮去,表面如有凹陷應予填平。 將容量筒外壁擦凈,稱出混凝土與容量筒總重(W2),精確至50g

5、數據處理及結果評定

混凝土拌和物表觀密度按下式計算:

γh?=W2- W1/V×1000

式中

W1——容量筒重量,kg

W2——容量筒及試樣總重,kg

V ——容量筒容積,L

試驗結果的計算精確至10kg/m3)。

五、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試件制作及養護

???1、試驗目的及標準

制作用于抗壓強度及劈裂抗拉強度的混凝土試件,并養護至試驗齡期。本試驗依據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進行。

3、主要儀器

1)混凝土試模。

2)標準養護室,溫度20±2℃,相對濕度95%以上

3)振動臺——頻率應為50±3Hz,空載時的振幅應為0.5±0.1mm。

4)搗 ?棒——直徑16mm、長600mm的鋼棒,端部磨圓。

5)小鏟、抹刀、刮尺等。

4、試驗步驟要點及注意事項

??1)成型前,在試模內表面涂一薄層礦物油或其他不與混凝土發生反應的脫模劑。

2)用鐵锨將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來回拌合三次,將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裝入試模,裝料時用抹刀沿各試模壁插搗,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試模口。

3)將試模固定在振動臺上振動,振動時試模不得有任何跳動,振動應持續到表面出漿為止,不得過振。

4)刮除試模上口多余的混凝土,將試模從振動臺上取下,靜置于20±5℃的環境下,待混凝土臨近初凝時,用抹刀抹平。

5)試件成型后,用不透水的薄膜覆蓋表面,在20±5℃的環境下靜置一晝夜至兩晝夜,然后編號、拆模。拆模后立即將試件放入溫度20±2℃,相對濕度95%以上的標準養護室內養護至試驗齡期。?

試驗五 ???硬化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

一、混凝土抗壓強度檢驗

1、試驗目的及標準

通過測定混凝土立方體的抗壓強度,以檢驗材料質量,確定、校核混凝土配合比,確定混凝土強度等級,并為控制施工質量提供依據。

本試驗依據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進行。

2、主要儀器

壓力試驗機——精度(示值的機對誤差)至少應為±2%,其量程應能使試件的預期破壞荷載值不小于全量程的20%,也不大于全量程的80%。與試件接觸的壓板或墊板的尺寸應大于試件的承壓面,其不平度應為每100mm不超過0.02mm(即為0.02%)。

3、試驗步驟要點及注意事項

1)試件從養護地點取出后,應盡快進行試驗,以免試件內部的溫溫度發生顯著變化。

2)先將試件擦試干凈,測量尺寸,并檢查外觀。試件尺寸測量精確至1mm,并據此計算試件的承壓面積。如實測尺寸與公稱尺寸之差不超過1mm,可按公稱尺寸進行計算。

3)將試件安放在試驗機的下壓板上,試件的承壓面應與成型時的頂面垂直。試件的中心應與試驗機下壓板中心對準。開動試驗機,當上板與試件接近時,調整球座,使接觸均衡。

4)混凝土試件的試驗應連續而均勻地加荷,混凝土強度等級低于C30時,其加荷速度為0.3~0.5MPa/s;若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于或等于C30時,則為0.5~0.8MPa/s。當試個接近破壞而開始迅速變形時,停止調整試驗機油門,直到試件破壞。然后記錄破壞荷載。

4、數據處理及結果評定

1)混凝土立方體試件抗壓強度按下式計算(精確至0.1MPa:

fcc?=?A()???????????????????????????????

式中

??fcc——混凝土立方體試件抗壓強度,(MPa

P——抗壓破壞荷載,(N)

A——試件承壓面積,(mm2

2)以3個試件測值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組試件的抗壓強度值。3個測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1個與中間值的差值超過中間或值的15%時,則把最大及最小值舍除,取中間值作為該組試件的抗壓強度值。如有2個測值與中間值的差均超過中間值的15%,則該組試件的試驗結果無效。

3)取150mm×150mm×150mm試件的抗壓強度為標準值,用其他尺寸試件測得的強度值均應乘以尺寸換算系數,其值對200mm×200mm×200mm試件為1.05,對100mm×100mm×100mm試件為0.95

試驗六 混凝土碳化試驗?

一、混凝土碳化的原因與條件

1、混凝土碳化的原因

混凝土是一種堿性體系,水泥水化生成的氫氧化鈣使混凝土中孔隙溶液處于較高的堿度。但大氣中的CO2通過混凝土的孔隙溶解于毛細管中的液相,并與水泥水化產生的堿性物質反應,生成中性的CaCO3,使混凝土的堿度降低,在適當的環境下導致鋼筋脫鈍生銹。
????通常情況下,混凝土的碳化方程可用下式表示

???????圖片1.png??????????????????????????????????????????????????????????

式中:Xc——碳化深度,mm;

k——碳化系數,mm/

t——碳化時間,a。

碳化系數k綜合反映各影響因素對碳化速度的影響,總體可分為外部環境條件和內部混凝土抗碳化能力兩項。

2、影響混凝土碳化的因素

1 )環境CO2濃度對碳化速度的影響可用系數表示:

圖片2.png

式中:0.03%為海平面上大氣的CO2濃度,CO為環境CO2濃度(%),大城市的室外Co要高于0.03%,而室內CO2濃度平均室外的1.8倍左右。

2)隨環境溫度升高,碳化速度加快;當環境濕度過小時,由于混凝土內缺乏反應水份,碳化速度變緩,環境濕度過大時,混凝土內孔隙水接近飽合,CO2向混凝土內擴散困難,碳化速度也要減小,試驗表明相對濕度在5060%時,碳化速度最快。

3)混凝土配合比,特別是水膠比,是影響混凝土密實性的主要因素,水膠比越低,密實度越高,碳化系數越小。混凝土強度與碳化系數有明顯的相關關系,強度越高,混凝土相對密實,碳化系數越小。

4)混凝土的澆注質量、養護條件也是影響混凝土密實性的主要因素,構件表面往往處于不同的澆注養護條件,各表面間碳化系數也經常存在差異。

5)構件角部CO2氣體為雙向擴散,其碳化速度是非角部的1.4倍。構件的拉應力區由于微裂縫的擴展,氣體擴散快,其碳化速率達受壓區碳化速率的1.1倍以上。

6)膠凝材料有粉煤灰等摻和料時,由于堿度減小,碳化系數明顯增加,但對于低水膠比的大摻量粉煤灰混凝土由于混凝土微結構(密實性)的改善,可有效減小CO2氣體向混凝土內擴散,因此,一般認為其抗碳化能力并不低于普通混凝土。

7)混凝土是一種非均質的多相的材料,即使是同一個構件(配合比、澆注方式、養護條件相同),不同部位混凝土的密實度也會有很大差異,因此混凝土碳化系數離散性很大,根據實測資料統計,變異系數往往大于0.3。密實的混凝土碳化系數可能小于1,很不密實的混凝土碳化系數可能大于10。

二、試驗要求

本方法適用于測定在一定濃度的二氧化碳氣體介質中混凝土試件的碳化程度,以評定該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碳化試驗應采用棱柱體混凝土試件,以3塊為一組,試件的最小邊長應符合表的要求。棱柱體的高寬比應不小于3。

碳化試驗試件尺寸選用

試件最小邊長(毫米)

骨料最大料徑(毫米)

100
150
200

30
40
60

  無棱柱體試件時,也可用立方體試件代替,但其數量應相應增加。
  試件一般應在28天齡期進行碳化,采用摻合料的混凝土可根據其特性決定碳化前的養護齡期。碳化試驗的試件宜采用標準養護。但應在試驗前2天從標準養護室取出。然后在60溫度下烘48小時。經烘干處理后的試件,除留下一個或相對的兩個側面外,其余表面應用加熱的石臘予以密封。在側面上順長度方向用鉛筆以10毫米間距畫出平行線,以預定碳化深度的測量點。?

三、混凝土碳化試驗所用設備

1、碳化箱帶有密封蓋的密閉容器,容器的容積至少應為頂定進行試驗的試件體積的兩倍。箱內應有架空試件的鐵架,二氧化碳引入口,分析取樣用的氣體引出口,箱內氣體對流循環裝置,溫濕度測量以及為保持箱內恒溫恒濕所需的設施。必要時,可設玻璃觀察口以對箱內的溫濕度進行讀數。
??2、氣體分析儀能分析箱內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精確到1%。

3、二氧化碳供氣裝置包括氣瓶、壓力表及流量計。

?四、混凝土碳化試驗步驟
  1、將經過處理的試件放入碳化箱內的鐵架上,各試件經受碳化的表面之間的間距至少應不少于50毫米。
  2、將碳化箱蓋嚴密封。密封可采用機械辦法或油封,但不得采用水封以免影響箱內的濕度調節。開動箱內氣體對流裝置,徐徐充入二氧化碳,并測定箱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逐步調節二氧化碳的流量,使箱內的二氧化碳濃度保持在20±3%。在整個試驗期間可用去濕裝置或放入硅膠,使箱內的相對濕度控制在70±5%的范圍內。碳化試驗應在20±5的溫度下進行。
  3、每隔一定時期對箱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溫度及濕度作一次測定。一般在第一、二天每隔兩小時測定一次,以后每隔4小時測定一次。并根據所測得的二氧化碳濃度隨時調節其流量。去濕用的硅膠應經常更換。
  4、碳化到了3、7、14及28天時,各取出試件,破型以測定其碳化深度。棱柱體試件在壓力試驗機上用劈裂法從一端開始破型。每次切除的厚度約為試件寬度的一半,用石臘將破型后試件的切斷面封好,再放入箱內繼續碳化,直到下一個試驗期。如采用立方體試件,則在試件中部劈開。立方體試件只作一次檢驗,劈開后不再放回碳化箱重復使用。
  5、將切除所得的試件部份刮去斷面上殘存的粉末,隨即噴上(或滴上)濃度為1%的酚酞酒精溶液(含20%的蒸餾水)。經30秒鐘后,按原先標劃的每10毫米一個測量點用鋼板尺分別測出兩側面各點的碳化深度。如果測點處的碳化分界線上剛好嵌有粗骨料顆粒,則可取該顆粒兩側處碳化深度的平均值作為該點的深度值。碳化深度測量精確至1毫米。
?????五、數據處理

混凝土在各試驗齡期時的平均碳化深度應按下式計算,精確到0.1毫米:

圖片3.png

式中:——?試件碳化t天后的平均碳化深度(毫米);

     di??——?兩個側面上各測點的碳化深度(毫米);

?

n ?——?兩個側面上的側點總數。

  以在標準條件下(即二氧化碳濃度為20±3%,溫度為20±5,濕度為70±5%)的3個試件碳化28天的碳化深度平均值作為供相互對比用的混凝土碳化值,以此值來對比各種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及對鋼筋的保護作用。以各齡期計算所得的碳化深度繪制碳化時間與碳化深度的關系曲線,以表示在該條件下的混凝土碳化發展規律。

DA4FD239D6DBBABC1716378FF6D_E4AE0D15_1279C (1).docx


上一篇:土的抗剪強度試驗

下一篇:返回列表

電話

15044071480

微信

QQ

1667455602